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关注与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相关的各种因素十分必要。课堂教学中的“开口率”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2016年9月28日9:30,我院在1113会议室举行《口语课的教学流程及开口率问题》教学研讨会。会议由第二教研室主任高志武老师主持,学院的主要专兼职任课教师及关伟院长、姜凤岐书记、杨文升副院长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于向华老师、王师博老师、李辉老师分别就高级班、中级班及初级班具体教学情况作了有关口语课教学流程及提升开口率策略的问题作了主旨发言。
于老师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到了高级阶段,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是教学的重点,以课文为依托进行的课文概述不可忽视,课前演讲、主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教学活动是推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王老师认为语言学习的中级阶段,有效输出词汇量的扩大是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建立由语素到词汇到表达的链式思维是突破词汇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多角度的提问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课堂开口率,建立交际式课堂。
李老师谈到初级阶段,学习者的语音感尚未稳固,多形式的朗读不可或缺;直观法、情景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应交叉使用,可使学习者构建汉语语音、语义与语用的立体联系,从而指向成段表达。
与会教师结合上述老师的发言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汉语口语是“说的汉语”,汉语书面语是“看的汉语”,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人们学习“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的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均有本质的不同,在教学上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教法。因此,应分别建立“说的汉语 ”和“看的汉语 ”的教学系统。在语言教学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在汉语口语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控制方面,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好的看法与建议,为我院语言进修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院教师在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还体现了“用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等新理念,针对开口率问题,提出了很多新颖实用的教学手段,如跟说式背诵、分组式模拟交际、翻转式词汇演练、金字塔式言语扩展、浸入式释词、体验式作业等。
杨文升副院长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做了总结发言,他用针对性、创新性、实用性、主动性等关键词评价了此次研讨会,他认为此次研讨会非常成功,对我院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充满信心。